HTTP协议详解
咕咕咕 fishing

HTTP协议介绍

超文本传输协议(英文: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缩写:HTTP)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用于如何封装数据。
HTTP是万维网的数据通信的基础,它和TCP/IP协议簇的其他协议一样,也是用于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通信。

TCP/UDP 是传输层协议,主要解决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
IP 是网络层协议,同样解决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

菜鸟教程-http简介

HTTP 是一个客户端终端(用户)和服务器端(网站)请求和应答的标准协议。协议,即规定了通信信息的格式
我们通过使用网页浏览器或者其它的工具发起 HTTP 请求,这个客户端为我们称之为用户代理程序(user agent)。
服务器上存储着一些资源,比如 HTML 文件和图像。我们称这个应答服务器为源服务器(origin server)。

通常,由 HTTP 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此时创建一个到服务器指定端口(默认是80端口)的 tcp 连接。
HTTP 服务器则在那个端口监听客户端的请求。一旦收到请求,服务器会向客户端返回一个状态,比如” HTTP/1.1 200 OK”,以及返回的内容,如请求的文件、错误消息、或者其它信息。

常见的 HTTP 服务器有 IIS、nginx、apache、tomcat 等。

HTTP 工作原理

以下是 HTTP 请求/响应的步骤:

  1. 客户端连接到 Web 服务器
    浏览器向 DNS 服务器请求解析 URL 中的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然后 HTTP 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建立一个 tcp 连接。
  2. 发送 HTTP 请求
    通过 tcp 连接,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HTTP 请求。请求报文包括 请求行、请求头、空行、请求数据 四部分组成。
  3. 服务器接受请求,处理后返回 HTTP 响应
    服务器 解析请求、获取资源 ,然后将资源写进响应数据。响应由 状态行、响应头、空行、响应数据 四部分组成。
  4. 服务器释放 tcp 连接
    若 connection 模式为 close,则服务器主动关闭 tcp 连接,客户端被动关闭连接,释放 tcp 连接。
    若 connection 模式为 keepalive,则该连接会保持一段时间,在该时间内可以继续接收请求。无论如何都会释放。
  5. 客户端解析响应
    客户端浏览器首先解析状态行,查看表明请求是否成功的状态代码。
    然后解析每一个响应头,响应头告知以下为若干字节的 HTML 文档和文档的字符集。
    客户端浏览器读取响应数据HTML,根据 HTML 的语法对其进行格式化,并在浏览器窗口中显示。

所以,从上面的过程来看:

  1. HTTP 是无连接的: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2. HTTP 是媒体独立的:只要客户端和服务器知道如何处理的数据内容,任何类型的数据都可以通过HTTP发送,客户端以及服务器指定使用适合的
    MIME-type 内容类型。
  3. HTTP 是无状态:HTTP
    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HTTP 报文格式

一个完整的HTTP协议的报文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 起始行(请求行、响应行):描述请求或响应的基本信息。
  2. 首部字段(请求头、响应头):使用key-value的形式更加详细的说明报文。
  3. 消息正文(请求体、响应体):实际的传输数据,不一定是文本,也有可能是图片、音频、视频等二进制数据。

因为HTTP协议是基于 TCP/IP 的,所以我们可以写个简单的 socket 程序来获取请求报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public class HttpSocke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 创建 ServerSocket 监听8080端口
ServerSocket server = new ServerSocket(8000);
Socket socket = server.accept();
// 读取请求报文
InputStream in = socket.getInputStream();
byte[] bytes = new byte[in.available()];
int result = in.read(bytes);
if (result != -1)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bytes));
System.out.println();
// 返回响应报文
OutputStream out = socket.getOutputStream();
StringBuffer response = new StringBuffer();
response.append("HTTP/1.1 200 OK\r\n");
response.append("Content-type:text/html\r\n\r\n");
response.append("CurrentTime: ").append(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format(new Date()));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
out.write(response.toString().getBytes());
out.flush();
out.close();
in.close();
socket.close();
server.close();
}
}

使用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8000/ 即可得到请求报文及我们自己构建的响应报文

get 请求报文:

1
2
3
4
GET /test HTTP/1.1
Host: localhost:8000
Connection: keep-alive
...

post 请求报文

1
2
3
4
5
6
7
8
POST / HTTP/1.1
Host: localhost:8000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Connection: keep-alive

{
"name":"zs"
}

响应报文:

1
2
3
4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text/html

CurrentTime: 2023-02-13 18:37:31

所以,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 http 报文的格式:

请求报文格式:
image

响应报文格式:
image

HTTP 请求方法

HTTP1.0定义了三种请求方法: GET, POST 和 HEAD方法。
HTTP/1.1 协议中共定义了八种方法来以不同方式操作指定的资源。
我们目前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get,另外一种叫post。这两种方法理论上就足够我们进行所有的资源操作了。
但还是细分下比较好,细分后可以使用 RESTful 风格的 API (在SpringBoot笔记中有写过)

首先来列举下这八种请求方法:

方法 描述
GET 请求指定的页面信息,并返回实体主体。
HEAD 类似于 GET 请求,只不过返回的响应中没有具体的内容,用于获取报头
POST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体中。POST 请求可能会导致新的资源的建立和/或已有资源的修改。
PUT 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取代指定的文档的内容。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的页面。
CONNECT HTTP/1.1 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
OPTIONS 允许客户端查看服务器的性能。
TRACE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PATCH 是对 PUT 方法的补充,用来对已知资源进行局部更新 。

GET 提交的数据会放在 URL 之后,也就是请求行里面,以?分割 URL 和传输数据,参数之间以&相连,如 user?name=zs&id=114514 。POST方法是把提交的数据放在 HTTP 包的请求体中。
GET 提交的数据大小有限制(因为浏览器对 URL 的长度有限制,比如 IE 的限制是2083个字符,火狐是65536个字符,大概),而 POST 方法提交的数据没有限制。

URI

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用来唯一的标识一个资源。
它包含了 URL 和 URN 的概念,是它们的超集。

URI 的组成:
image

  1. Scheme 指的就是方案,比如 HTTP,HTTPS,FTP 等,我们也可以自定义协议,只要服务器支持即可。
    Scheme可以是由 字母数字、**+-.** 都是允许的

    在Scheme之后,必须使用 :// 把 Scheme 与后面的部分区分开来

  2. authority 包含了用户名和密码(user information),还有主机和端口号。
    用户名密码在 URI 中明文传输非常不安全,所以除了 ftp 很少使用。通常只使用 host:port
  3. path 为路径
  4. query 为查询参数 为可选参数,以 ? 开头,参数以 & 分隔,再以 = 分开参数名称与数据
  5. fragment 为段落 为可选参数 以 # 开头,该标识符为辅助资源提供方向。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它是一种具体的 URI,即URL可以用来标识一个资源,而且还指明了如何 locate 这个资源。

通过定位来获取资源。所以当目标资源位置发生变化,比如服务器宕机,或者位置变了,URL 就失效了。
举个例子: http://localhost:8080/query?id=114514 来介绍它的格式,基本上是 URI 的简化(省去了部分)

  1. 协议:一般为 http 或 https。
  2. 主机:通常为域名,有时为 IP 地址。
  3. 端口号:以数字方式表示,若为 http 的默认值 :80 可省略,https 的默认值 :443 端口号数字范围为 0~65536。
  4. path:以 / 字符区别路径中的每一个目录名称,根路径为 / 。
  5. 查询:GET模式的窗体参数,以 ? 开头,参数以 & 分隔,再以 = 分开参数名称与数据,通常以 UTF-8 的 URL 编码,避开字符冲突的问题。

URN(uniform resource name),统一资源命名,是通过名字来标识资源,比如 C4D038B4BED09FDB1471EF51EC3A32CD

根据名字就可以找到对应的资源,相比 URL 的好处就是不论资源位置怎么变,都可以找到。
但这明显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样就需要一个解析器去根据名字找到对应资源。
这个解析器相当于 URL 解析域名的根服务器,不过资源与域名相比,不管是类型还是数量,URN的解析器都不太可能实际实现并投入实际使用。
所以我们见到的 URI 主要以 URL 为主,基本上可以说 URL 约等于 URI 。

状态码

  1. 1xx 信息,服务器收到请求,需要请求者继续执行操作
  2. 2xx 成功,操作被成功接收并处理
  3. 3xx 重定向,需要进一步的操作以完成请求
  4. 4xx 客户端错误,请求包含语法错误或无法完成请求
  5. 5xx 服务器错误,服务器在处理请求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一些常见的状态码:

状态码 状态码英文名称 中文描述
200 OK 请求成功。一般用于GET与POST请求
204 No Content 无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但未返回内容。在未更新网页的情况下,可确保浏览器继续显示当前文档
301 Moved Permanently 永久移动。请求的资源已被永久的移动到新URI,返回信息会包括新的URI,浏览器会自动定向到新URI。今后任何新的请求都应使用新的URI代替
302 Moved Temporarily 临时移动。与301类似。但资源只是临时被移动。客户端应继续使用原有URI
400 Bad Request 客户端请求的语法错误,服务器无法理解
401 Unauthorized 请求要求用户的身份认证
403 Forbidden 服务器理解请求客户端的请求,但是拒绝执行此请求(可能因为权限问题)
404 Not Found 服务器无法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找到资源(网页)。通过此代码,网站设计人员可设置”您所请求的资源无法找到”的个性页面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内部错误,无法完成请求

更多状态码可以参考文档

HTTP 首部字段

HTTP 首部字段是构成 HTTP 报文的要素之一,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以 HTTP 协议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无论是请求还是响应都会使用首部字段,它能起到传递额外重要信息的作用,比如报文主体大小、所使用的语言、认证信息、是否缓存、Cookie 等。
HTTP/1.1 规范定义了如下 47 种首部字段,分为四大类。还有一个其他扩展。

通用首部字段: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都可以使用的首部字段。9个

首部字段名 说明
Cache-Control 控制缓存的行为
Connection 连接的管理
Date 创建报文的日期时间
Pragma 报文指令
Trailer 报文末端的首部一览
Transfer-Encoding 指定报文主体的传输编码方式
Upgrade 升级为其他协议
Via 代理服务器的相关信息
Warning 错误通知

请求首部字段:从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报文时使用的首部字段。18个

首部字段名 说明
Accept 用户代理可处理的媒体类型
Accept-Charset 优先的字符集
Accept-Encoding 优先的内容编码
Accept-Language 优先的语言(自然语言)
AuthorizationWeb 认证信息
Expect 期待服务器的特定行为
From 用户的电子邮箱地址
Host 请求资源所在服务器
If-Match 比较实体标记(ETag)
If-Modified-Since 比较资源的更新时间
If-None-Match 比较实体标记(与 If-Match 相反)
If-Range 资源未更新时发送实体 Byte 的范围请求
If-Unmodified-Since 比较资源的更新时间(与If-Modified-Since相反)
Max-Forwards 最大传输逐跳数
Proxy-Authorization 代理服务器要求客户端的认证信息
Range 实体的字节范围请求
Referer 对请求中 URI 的原始获取方
TE 传输编码的优先级
User-Agent 客户端程序的信息

响应首部字段:从服务器端向向客户端返回响应报文时使用的首部字段。9个

首部字段名 说明
Accept-Ranges 是否接受字节范围请求
Age 推算资源创建经过时间
ETag 资源的匹配信息
Location 令客户端重定向至指定URI
Proxy-Authenticate 代理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认证信息
Retry-After 对再次发起请求的时机要求
Server HTTP服务器的安装信息
Vary 代理服务器缓存的管理信息
WWW-Authenticate 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认证信息

实体首部字段:针对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的实体部分使用的首部字段。10个

首部字段名 说明
Allow 资源可支持的HTTP方法
Content-Encoding 实体主体适用的编码方式
Content-Language 实体主体的自然语言
Content-Length 实体主体的大小(单位:字节)
Content-Location 替代对应资源的URI
Content-MD5 实体主体的报文摘要
Content-Range 实体主体的位置范围
Content-Type 实体主体的媒体类型
Expires 实体主体过期的日期时间
Last-Modified 资源的最后修改日期时间

扩展首部字段:非 HTTP 协议标准规定的首部字段,通常由开发者创建,用于某些特殊用途,比如 Cookie、Set-Cookie。

详细具体的作用就不一一列举了,不然太多了,就成文档了。
具体用时可以再根据这些去查具体参数及用法。

content-type 与 MIME

Content-Type(内容类型),一般是指网页中存在的 Content-Type,用于定义网络文件的类型和网页的编码,决定浏览器将以什么形式、什么编码读取这个文件。
Content-Type 标头告诉客户端实际返回的内容的内容类型。也是客户端告诉服务端请求体中内容的内容形式。

详细媒体格式可以参考菜鸟教程

MIME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是描述消息内容类型的标准,用来表示文档、文件或字节流的性质和格式。
因为因特网上有非常多不同类型的数据,HTTP 会为每种要通过 web 传输的对象都打上 MIME 类型的数据格式标签

比较常用的几种:
HTML 格式的文本文档由 text/html 类型来标记
普通的 ASCII 文本文档由 text/plain 类型来标
JPEG 版本的图片为 image/jpeg 类型
GIF 格式的图片为 image/gif 类型
Apple 的 QuickTime 电影为 video/quicktime 类型
微软的 PowerPoint 演示文件为 application/vnd.ms-powerpoint 类型

其他更多的 MIME 类型可以参考菜鸟教程

结尾

上文中实现的简单的 socket 程序接受浏览器的 http 请求。
如果它加上线程池,便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请求。
另外在对其 http 请求和响应进行封装,便可以实现一个功能简单的 http服务器。

 评论
评论插件加载失败
正在加载评论插件